小科普—次氯酸与次氯酸钠
次氯酸和次氯酸钠在名称上非常相似,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,经常被错误地认为是相同的。目前环境状态下,需要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环保的消毒剂,弱酸性次氯酸是次氯酸钠的绝佳升级换代产品,这将会带来一场环保健康革命。
厚生劳动省就次氯酸(HClO)和次氯酸钠(NaClO)进行了多项对比实验。虽然似乎具有类似的杀菌作用,但杀菌机理和杀菌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差别巨大。
过去次氯酸钠高浓度的稀释液已经应用于漂白布、环境消毒、水处理和食品加工行业等,但是次氯酸钠带来的金属设备的腐蚀、影响食物味道和对人体粘膜的刺激性、致敏性是个大问题。而且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,就是次氯酸钠接触有机物,就会产生强致癌物三氯甲烷,残留于食品中造成健康隐患。想要去除气味和三卤甲烷,就需要使用大量的纯净水冲洗,这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。
细菌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,对高温、紫外线、干燥、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,是细菌中最强大的,炭疽菌和肉毒杆菌等被用于细菌武器。有效氯浓度为30ppm的次氯酸就可以杀死细菌芽孢,如果达到57ppm,3分钟芽孢已经全被杀灭。经检测,次氯酸钠、苯扎氯铵、酒精等对细菌芽孢无效。
次氯酸(HClO)的灭菌能力高出次氯酸根离子(ClO-)80倍。 因此,由于次氯酸溶液具有高次氯酸分子丰度比,因此它表现出比次氯酸钠远远高出的杀菌效果。(见下表)
【表】次氯酸和次氯酸钠的抗菌和抗病毒效果
病原菌・ウイルス (病原体/病毒) |
次亜塩素酸水 HClO 次氯酸 |
次亜塩素酸ナトリウムNaClO 次氯酸钠 |
浓度及分子式 |
40ppm |
1,000ppm |
黄色ブドウ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(金黄色葡萄球菌) |
◎(<10 秒) |
◎(<10 秒) |
MRSA(耐药性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) |
◎ |
◎ |
腸管出血性大腸菌 Escherichia coli 0-157 H7 (肠出血性大肠杆菌) |
◎ |
◎ |
緑膿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(铜绿假单胞菌) |
◎ |
◎ |
サルモネラ菌 Salmonella Enteritidis (沙门氏菌) |
◎ |
◎ |
腸炎ビブリオ菌 Vibrio paraphaemolyticus (副溶血性弧菌) |
◎ |
◎ |
その他のグラム陰性病原菌 (其他革兰氏阴性病原体) |
◎ |
◎ |
セレウス菌 Bacillus cereus (蜡状芽孢杆菌) |
△(3~5 分) |
△(5~10 分) |
結核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(结核分枝杆菌) |
△(~2.5 分) |
▲(~30 分) |
ノロウイルス(Feline Calicivirus) 诺如病毒(猫杯状病毒)
|
◎ |
○ |
ヘルペスウイルス (Herpes virus) 疱疹病毒 |
◎ |
◎ |
インフルエンザウイルス(Influenza virus) (流感病毒) |
◎ |
◎ |
◎=有效 ○=效果不充分 △=有延时 ▲=延时效果不充分
由上表可以看出,含氯浓度虽然次氯酸钠是次氯酸的25倍,但是效果和效率还是有很大差距的。
【注】以上数据及文字来自日本厚生劳动省相关研究报告